开辟了丝绸之路的张骞,还给中国人带回了哪些好吃的

2020-08-10 11:55发布

除了葡萄、黄瓜、核桃等,张骞还从西域带回了芋头、苜蓿、蚕豆、石榴、芫荽、大蒜、豌豆、莳萝、芦荟、胡萝卜、芝麻、大葱等水果、蔬菜、农作物。毫无疑问,这是无数“吃货”们的福祉。否则的话,我们今天吃火锅,连调料都配不齐。

西汉建元二年(前139年),一个叫张骞的汉朝官员,奉汉武帝的命令,率领100多人从汉朝都城长安出发,前往万里之遥的西域。元朔三年(前126年),张骞从西域归来。

元狩四年(前119年),张骞再次奉命出使西域。这次,张骞带了300多人,以及大量的金币丝帛等财物和万头牛羊。元鼎二年(前115年),张骞返回长安。

张骞一生共两次出使西域。第一次充满各种艰难险阻,连他本人都曾经两次被匈奴人扣押,长达十几年。他从长安出发时身边有100多随从人员,绝大多数都死于西域,以至于回来只剩下张骞和向导堂邑父两个人。第二次就轻松多了,6年间他们没有遇到太大的危险。

张骞两次出使西域,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:使汉朝与西域建立了友好关系,加强了中国与西亚、欧洲各国的联系,开辟了历史上有名的陆上丝绸之路。正是在张骞所作大量工作的基础上,神爵二年(前60年),汉朝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,对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商旅行人进行保护,第一次将西域地区纳入汉朝的管辖之中。

其实,对于广大的吃货来说,张骞两次出使西域,还有另外的意义——他从给中国人带来了许多新的食物品种。

比如葡萄。

唐朝诗人王翰写了一首非常有名气的边塞诗:“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”如果张骞不从西域带来来葡萄,王翰就没办法写出如此豪放的诗歌。

虽然中国《诗经》里曾经提及过野生葡萄的存在“六月食郁及薁”,但我们今天习惯所说的葡萄,却是从欧洲传来的。葡萄的原生地是黑海和地中海沿岸一带,后来在埃及、叙利亚、伊拉克、伊朗、南高加索等地陆续栽培。春秋战国时期,欧洲葡萄传到西域一带,由于匈奴的存在,未能传到中原地区。电视连续剧《楚汉传奇》中,有一个秦二世胡亥吃葡萄的画面,显然,这串葡萄是剧组强行扔给胡亥的。

张骞出使西域后,在大宛国见到了葡萄,将之带回汉朝。随后,中原地区才开始栽种葡萄。由于葡萄不抗寒、不耐旱,栽种的地方不广,能够酿成葡萄酒的更是少之又少,极为珍惜。《太平御览》记载,东汉末年,扶风有一个名叫孟佗的人,给大太监张献了一斛葡萄酒,献给了。张让品尝后很高兴,赏他做凉州刺史。

比如黄瓜。

黄瓜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蔬菜,它的原产地并非中国。最早栽培黄瓜的地区是印度。早在3000多年前,印度就开始栽培黄瓜,他们第一个将野生黄瓜驯服成了一种能够食用的蔬菜。张骞出使西域后,将黄瓜带回到中原,广泛种植于大江南北。

黄瓜刚刚传入中国时,名叫“胡瓜”。这是因为,人们称西域一带的人为“胡人”,因而得名。后来,“胡瓜”被改名为“黄瓜”,直至今天。

再比如核桃。

核桃是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坚果。目前,中国是世界核桃生产第一大国,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种植面积和产量,出口量则居世界第二,仅次于美国。

核桃原产于欧洲,经过波希战争、十字军东征等军事行动的传播,逐渐传到亚洲。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国,初名胡桃,种植在陕中,随即在中原地区推广开来,“汉时张骞使西域,始得种还,植于秦中,渐及东土,故名之。”

根据《西京杂记》记载,汉武帝修建的“上林苑”中就有核桃树:“金城桃、胡桃,出西域,甘美可食。”

再比如芫荽。

芫荽就是香菜,这是一道很特别的蔬菜,是火锅调味碗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芫荽的原产地是欧洲南部和亚洲中部,以及靠近地中海的地方。根据《博物志》记载,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,带回了芫荽,初名“胡荽”,后改为“原荽”,后逐渐被称为“芫荽”。芫荽在中国培育栽种后,成为一种常见的蔬菜。南北朝时期成书的《齐民要术》里,详细地记载了芫荽的栽培技术和腌制方法。

除了葡萄、黄瓜、核桃等,张骞还从西域带回了芋头、苜蓿、蚕豆、石榴、芫荽、大蒜、豌豆、莳萝、芦荟、胡萝卜、芝麻、大葱等水果、蔬菜、农作物。毫无疑问,这是无数“吃货”们的福祉。否则的话,我们今天吃火锅,连调料都配不齐。